投稿指南
一、稿件要求: 1、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、购买体验、性能详析等文章。要求稿件论点中立,论述详实,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。文章体裁不限,字数不限。 2、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(*.txt)。如果是文本文件,请注明插图位置。插图应清晰可辨,可保存为*.jpg、*.gif格式。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,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,而将插图另存,并注明插图位置。 3、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,最好压缩后发送。 4、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。例如句号为。而不是.。 5、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(真实姓名、笔名)、详细地址、邮编、联系电话、E-mail地址等,以便联系。 6、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。 7、我们对有一稿多投、剽窃或抄袭行为者,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、经济责任的权利。 二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。 2、 编译的稿件,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。 3、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,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。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从大同北魏永固陵制看古代的长度单位(2)

来源:中国计量大学学报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4-22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顾名思义,营造尺,当用于营造。历朝历代均使用工匠进行营造事宜,而工匠所用应即营造尺。因此,今天的里制考证亦当以古营造为例,诸如城、郭、宫

顾名思义,营造尺,当用于营造。历朝历代均使用工匠进行营造事宜,而工匠所用应即营造尺。因此,今天的里制考证亦当以古营造为例,诸如城、郭、宫、陵等,因其或者古建尚存,或有遗迹可考,又有考古专家的考证为据。至于两地路程,则因起止两点难定,曲折弯绕不明,很难说清。因此,考察古代的里应以古营造为据,古营造又以营造尺为准,是合情合理的。

三、北魏前后各代的里

北魏里制已知,其它各代如何?再看有关记载和考证。

《魏书》卷三记载北魏平城“周回二十里”。据张畅耕先生考证:“唐、辽、金、元到明、清,一直沿用者,就是云中古城,亦即魏都平城。”[5](P27)《辽史·地理志》记载:西京大同府城“广袤二十里”[7](卷41,P506),与北魏平城周长一致,说明辽之里制与北魏相同。《金史·食货志》更是清楚准确地记载了“量田,以营造尺五尺为步”。营造尺长0.32m,五尺为步,每步折合1.60m,360步为1里,同样为576m。至于北宋开封城,《宋史·地理志》记载:周回50里165步。经考证,外城周长m,折合每里长576.7m,也相一致。元代,从《元史·董博霄传》可看出仍为360步1里,又处在宋明之间,亦当一致。

明营造尺为0.32m,1里长576m。明张钦修《大同府志》记载,明大同北小城“周六里”,大同府城“周十三里”。今考证测量大同北小城周长为3508m,计里长为584.5m。是否因测量部位和城之内、外、中有别,而多了几米?大同府城实测长 7270.7m,折合里长559.3m,若二数平均,则1里长571.9m。

清与明一样,营造尺长亦为0.32m,而清末重订度量衡,规定里制为“五尺为步,二步为丈,十丈为引,十八引为一里”,即1800尺1里,里长576m。

唐代有长安和洛阳两皇城,又有《旧唐书》、《新唐书》及《游城南记》引《长安志》等记述,数据较多,也较杂。现分两部分来讨论:

其一,大尺和小尺。小尺长24.5cm,当系天文尺;而大尺,吴慧曰29.494 cm,孙机曰29.67 cm,《建筑设计资料集》为29.58 cm,约均29.6 cm。这显然是从北魏后尺的29.591cm、到北周的市尺和隋的开皇官尺相承沿袭而来,其相对小尺而称大尺,但与营造尺相比则实非大尺。以《辞源》解释,“唐大尺”当指营造尺。

其二,据长安和洛阳二地皇城考察,合步长1.212m~1.958m,其中洛阳皇城宽1378步,长安宫城长1440步,平均步长为1.585m。与洛阳宫城长805步(1275m)所计步长1.584m相一致,合尺长31.7cm,计之里长可为436.32m~704.88m。在一朝之中,里制如此变化,可能性是不大的,而将两极值平均,则为里长570.6m,也还是近于营造里制的。

据上讨论,唐之前后里制均为576m,则唐时似不当例外。

北魏系少数民族政权,其所用之营造尺和营造制度,当是来自其前代汉族政权所用者,而不会是孤立的和自定而始的。正如《魏书》所记∶"从土德、色尚黄、数用五……行夏之正。以郑韩故城为例∶据2007年7月11日晚中央电视台"探索与发现"栏目"中原大发现"之郑韩故城的描述,该城周长为m。又据朱世光《中国八大古都》∶"故城呈不规则长方形,俗称四十五里牛角城。"二数相计,折合里长571m,近于576m,这与古以三百步为里所计是一致的。

再说汉长安城,其城制记载较多,数据较乱。据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记∶"汉长安故城东西十三里。"网趣城n到这与《后汉书·地理志》中刘昭注引《汉旧仪》"长安城方亦十三里"注相同,与《二十五史》影印本注同,也与今日考古数据北墙7200m;南墙 7600m 的平均数据7400m基本一致,说明汉时同样使用了营造制。

反之,若汉时建筑所用尺度系以汉官尺(0.23m)为计,则汉长安城东西长将达17.4里~18.3里,与上述所记"十三里"不符。按前述汉武帝墓的规制,"明中高1.7丈"(合今3.91m),"四周二丈"(折合4.6m见方,面积为21.16m2,这与永固陵冯氏墓内室比(高 7.3m,南北6.4 m,东西6.83m)则低了3.39m,四周各边短1.8m 以上,面积则少了22.55m2。似乎有点小,也有点低了,何况还有"内梓棺柏黄肠题凑,以次百官藏毕"。因此,以营造尺计算则较合适。

至于《汉官六种》之《汉官旧仪》、《汉旧仪》以及《三辅黄图》和《史记·吕后纪》注"索隐"等所载"方60里"、"方63里"、"周62里"、"周65里"及"经纬各 12里"、"经纬各32里18步"等,均与上述相差甚远,只有《后汉书》注"方亦十三里"符合考古实际。且虽所记城制各不相同,但有一点却又均相一致,即"地973顷",而这正与"方亦十三里"基本一致。

文章来源:《中国计量大学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jldxxb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422/1042.html



上一篇:都说名师出高徒,来认识一下社科院与杜兰大学
下一篇:计量大学学报参考文献代码(计量大学学报)

中国计量大学学报投稿 | 中国计量大学学报编辑部| 中国计量大学学报版面费 | 中国计量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| 中国计量大学学报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中国计量大学学报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